《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菁选1五篇(2023年)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  感动,如轻柔纯净的春风。感受春风,让内心变得干净、明亮;感动,如清爽舒畅的海风。享受海风,让内心变得清澈、宽敞;感动,更是发自内心的美,那种美纯洁、自然、直沁人心。—题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菁选1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菁选1五篇(2023年)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

  感动,如轻柔纯净的春风。感受春风,让内心变得干净、明亮;感动,如清爽舒畅的海风。享受海风,让内心变得清澈、宽敞;感动,更是发自内心的美,那种美纯洁、自然、直沁人心。 —题记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没错,这就是于丹老师对两位“菩萨老师”胡忠、谢晓君的高度评价,他们为了帮助*的孩子们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产生了高原反应也不惜一切代价,说是老师,到不如说是母亲,家长甚至保姆,他们是多么伟大、慈爱,正如杜玉波老师所评价:“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高原红体现了他们的坚持不懈,所做的举动更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丽。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这就是他们的博爱,这就是他们的高尚情怀,他们的种种事迹令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震撼,令人为之动容、深受感触。

  感动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这花瓣就犹如两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只有*凡中的不*凡才更加令人感动,往往只有这种不*凡才更加感动*。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两位老师的所作所为令我刻骨铭心,他们将会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盏指路“心”灯。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2

  感动是什么?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就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就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无法预定,无法奢求,但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灵因为生活磨砺而变得坚硬,不再如过往一样细腻,而渐渐冷漠,习惯了这样高速运转的世界,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动带给心灵的慰藉。以往,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

  今日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我的繁杂心灵……期盼已久的《感动*20xx颁奖典礼》最终在20xx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我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凡不一样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可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我、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我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当好好想一想今后怎样活着。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此刻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梦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须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3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4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的根据地,所以有很多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与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5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励志电影。讲述了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电影中的马复兴是感动*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认输不服气敢担当有责任。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用断臂夹住笔练习写字,他身残志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坚定不向命运认输,没有手的他以优异成绩念完高中,当他满怀希望地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的一番话刺痛了他的心,残酷的打击他几乎绝望,但是他仍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当他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艰难”备课生涯,学写黑板字、学画画等。他没有双手,字却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为了提高学习教育,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他四处跋涉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由于他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孩子的失学率较高,他就连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为他们买学习用品、买鞋子、交学费等。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马复兴老师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审计人要以马复兴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审计事业出一份力。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6

  星期四的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收看了中央一台直播的《2004年度感动*人物颁奖晚会》。

  第一个获奖的是飞行员——梁万俊叔叔,他在空中经历了“生死8分钟”,成功的把一架失去动力的机安全的从4800米的高空降落到机场上。从飞机发生故障到安全降落到地面,只用8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梁万俊叔叔本来可以选择跳伞逃生的,可他选择了迫降。他凭着自己高强本领,把飞机带了回来,也把宝贵的飞行数据带来回来。

  获奖的还有:捐肾救母、孝心感人的田世国叔叔;在雅典奥运会上打破100多年来亚洲短跑比赛没得冠军纪录,让五红旗第一次在这高高飘扬的运动员刘翔;一心为民的女*局长任长霞;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做一个感恩的人——乡村教师徐本禹;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并且和他们做朋友的医生——桂希恩爷爷;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为救出7名*人质而东奔西走的驻伊大使——孙必干爷爷,还有很多很多……。

  看完以后,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他们所做的一切深深的感动着我。妈妈说:“由于他们的爱心,做了很多感动人的好事,我们的世界才这么美好。我在想;让我们都成为有爱心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更加美好! 李俊 多么纯真的感动!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7

  星期四,我在同学的推荐下观看了《感动*20xx》人物颁奖盛典。

  获奖的人物共有十个,他(她)们分别是:郭明义、刘丽、王茂华、谭良才、钱伟长、K165高铁铁车的警察以及志愿者等共十人。在这十人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茂华和谭良才,他们舍身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我边看电视,边掉眼泪。情到深处,不自禁的失声痛哭。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感人的故事。

  20xx年的某一天,在王茂华家附近的一所房子突然着火了,茫茫的火海几乎要把整整一栋房子吞下它们的肚子中,这时房子里隐隐约约的传出孩子凄厉的喊叫声,就在这时,王茂华和谭良才不顾一切地冲入了火海中,等到他们抱着四个小孩出来时,浑身上下全是黑漆漆的,身上的皮带还在着火。火老虎面露狰狞面庞,还在肆意行凶,但王茂华和谭良才却没有丝毫退缩,再次义无反顾地冲进火海里又从死神的手中救出了两个小孩。最后王茂华和谭良才双双被烧成重伤,送进了医院,经过多日的抢救,王茂华光荣的牺牲了,谭良才的伤势渐渐有了好转。

  王茂华虽死犹荣,他却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他和谭良才舍身救人的精神感动*,感动世界。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8

  他伟大而又*凡,他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善良,用自己的大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敬重,他就是20xx年度“感动*”颁奖盛典中烟台招远的92岁老人――刘盛兰。

  听到名字,还以为是一位老奶奶呢!其实他是位老爷爷。刘盛兰一生贫苦,晚年一直靠拾荒为生。他住着破旧房子,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却靠着省吃俭用,坚持捐资助学20xx年,捐出善款10多万元。在他的资助下,100多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刘盛兰爷爷,白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常常戴着个破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却扛起来了100多人的命运。其实他每月的收入不超过50元,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啊,我们应该向刘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的真诚善良,学习他的无价大爱,更要学习他的崇仁厚德。

  想我们现在,都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家庭里,从来不知道要节约,看到别人有什么高档或是好看好玩的东西就嚷嚷着要;不愿意帮父母做家务;学习不用功,还常惹老师同学麻烦……这些习惯真的有些糟糕。看了《感动*》,我深深地被刘盛兰爷爷感动了,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珍惜美好的生活,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作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9

  昨晚我看了CCTV中央一频道,有白岩松等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感动*”现场直播。我看着感动着,也在一旁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着。“瞬间的颁奖,却拢聚了一个人的半生时光来兑现此时的亮点”。每一个人的故事画面都有辛酸,每一段辛苦的情节背后都有眼泪,在电视机前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的家人。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要想做自己想做的更是不易。“千辛万苦的是人生,简简单单的是岁月,**淡淡的是生活,时光磨砺的是性情”。“一个人只要不在生活的磨难中屈服,只要不被命运的捉弄压垮,只要不被恶患的疾病哀苦,只要不被外来的灾难低头”,那就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更加值得我们爱戴赞美的。

  一个人物有一个人物的*凡事迹,一个人的脚步有一个人的操守时光。这些感动*的人,彰显了*人的梦想和韧劲,显示了我们*人的励志精神和坚持态度。这些感动*的人,“熬老了人生,却也年轻了自己的生命”。一位九十八岁的河南老人还一直用余晖给病人散热;一位为了给孩子上学挣取费用,不惜身体患癌的病痛妈妈;一个为了下水救人,瞬间改变一生悲惨命运的品德高尚之人;为了梦想一年一季的在田野里研发,开采的现代农民;还有为了大山的孩子,为了家乡脱离贫困,情愿放弃在都市发展的爱心老师……那些感动*,感动着世界的.善良人们,她们温暖着*,也温暖着我的心。

  看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解读着颁奖词,句句感人,声声沁心。夜深了,我好长时间不能安然入眠,脑子一直在想!如果*人都有那么一份爱心,都伸出温暖的手助人,都为家乡、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做点自己该做的,那么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会更加和谐*安。“现在时光熬老了我的容颜,岁月夺走了我的青春,可今天的我还有一缕余温,还有满满的热情,那我就不能在家闲置”。我要用我的微薄去关住我该关注的,去帮助我该帮助的亲人和朋友……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0

  星期四的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收看了中央一台直播的《2004年度感动*人物颁奖晚会》。

  第一个获奖的是飞行员——梁万俊叔叔,他在空中经历了“生死8分钟”,成功的把一架失去动力的机安全的从4800米的高空降落到机场上。从飞机发生故障到安全降落到地面,只用8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梁万俊叔叔本来可以选择跳伞逃生的,可他选择了迫降。他凭着自己高强本领,把飞机带了回来,也把宝贵的飞行数据带来回来。

  获奖的还有:捐肾救母、孝心感人的田世国叔叔;在雅典奥运会上打破100多年来亚洲短跑比赛没得冠军纪录,让五红旗第一次在这高高飘扬的运动员刘翔;一心为民的女*局长任长霞;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做一个感恩的人——乡村教师徐本禹;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并且和他们做朋友的医生——桂希恩爷爷;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为救出7名*人质而东奔西走的驻伊大使——孙必干爷爷,还有很多很多……。

  看完以后,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他们所做的一切深深的感动着我。妈妈说:“由于他们的爱心,做了很多感动人的好事,我们的世界才这么美好。我在想;让我们都成为有爱心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更加美好! 李俊 多么纯真的感动!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1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他从1987年19岁开始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做焊接,虽然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用30年的时间,用手上的焊枪证明了自己的坚守,从普通的焊接工人变成了焊接大师。

  他眼里的焊接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李万君手中的焊枪已“出神入化”,他能把两根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不留一丝痕迹;他能在20米外,从焊接声中精准地判断出电流地大小、电压的高低。他不仅自己技术高超,他培养的徒弟也本领惊人。如今,“李万君大师工作室”已攻克100多项技术难关、总结出20多项操作法,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他的10多位弟子已获“省首席技师”称号。李万君还陆续撰写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焊接艺术化标准》等册子,把自己严谨的质量追求,变成了广大焊工的操作规范。

  他在节目中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个样来”,这就是独具匠心的大国工匠的坚守,就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坚守,需要这样的大国工匠,需要这样的榜样。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2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3

  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凡的人,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为一名*党员张桂梅一直在*凡的岗位,干着不*凡的事,在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她担负起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责任。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女子的人生梦想,这一刻我打心眼里敬佩她,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作者、*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4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恐*分子的根据地,所以有很多恐*分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与恐*分子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他让我倍受感动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却从不留名,其实他的真名是张纪清,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看完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静,他们都是如此*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5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阅读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1)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1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感动!面对一次次的感动,我们应该要懂得很多很多。

  感动!《感动*》令我一次次落下了热泪,一滴滴的泪水源于无限的力量与奉献。《感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电视节目,它更代表了*人的心声。朱光亚对科学的热爱,胡忠对孩子们的深厚感情,吴孟超的精湛医术,刘炜的身残志坚,杨善洲对大自然的热爱,阿里木的爱心,张*宜的善良,孟佩杰的孝心,吴菊萍对生命的呵护,刘金国的临危不惧,白芳礼的无私奉献……他们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能拥有这种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他们不但是好人,而且是伟大的人,更是真正的*人!

  感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感动,令人们感动的不是从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片段或文章,也不是某些人做过的n次好事。学会感动,就会知善恶;学会感动,就会无忧虑;学会感动,让我们更加坚强;学会感动,让我们*人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学会感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

  《感动*》中被提名颁奖的并不是天生就决定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也不是为追求名利而扬名的人;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只是他们做好人好事几十年如一日,甚至终生,才会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令人瞩目的焦点,才会真正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人的一生不在于自己的银行卡里有多少钞票,不在乎自己富贵或贫穷,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一生充满信心和力量。

  学会感动,用一生的时间去奉献自己的所有。无论是金钱,还是精神,分享给大家才是最快乐的。面对人生的一次次挫折,我们应该相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活着已值得庆祝”这句话同样是我的心声。刘伟虽然在困难面前曾失意过,但他没有双臂照样活得多姿多彩,残疾人是值得任何人尊重,可某些健全人却失去了被别人尊重的机会。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会感动,真正面对面的对待人生!

  感动!人间处处充满大爱,我们面对无私奉献的人们,应该学会尊重,把每份爱传递给世界上的"每个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表示,激励我们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守初心,担使命,展现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新作为。

  致敬青春,绽放别样年华。生命的厚度从来不以时间长短而论,而要看人生的价值有多少,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有多大。扎根一线撕下女孩“文弱”的标签,不惧怕入户连吃“闭门羹”,实地勘察跑项目、做方案,在职责范围内为农户申请产业奖补,看似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了心头的“大事”,一年“驻村期”,她用心用写下了*凡却伟大的“实绩”:实现88户418人脱贫,完成屯内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个蓄水池,安装17盏路灯,集体经济增收6万多元。为实现心中的“小目标”,黄文秀秉承的是*人艰苦奋斗、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土”挨家挨户进行遍访,带领群众学习别村的种植发展特色产业,在积“跬步”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笃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黄文秀的人生虽然定格在30岁的青春年华,但她终究青春不悔,精神永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致敬。

  致敬奋斗,开出别样花朵。“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一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却是“准90后”女孩黄文秀对青春的无悔选择。兴许,在偌大的体制当中,身为第一*的她仅仅是为基层默默奉献的“路人甲”之一,甘于放弃更优厚的待遇,把本属于独自内心深处的“乡愁”变为为当地群众解忧济困的实招,这是黄文秀最为质朴的“初心”。

  致敬文秀,做的伟大贡献。黄文秀秉承的是*人艰苦奋斗、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土”办法挨家挨户进行遍访,带领群众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发展特色产业,在积“跬步”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笃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知行合一说易行难,黄文秀正是用对扶贫事业的纯粹担起了组织的重托,用“点点星火”燃动了村民对过上好日子的期待,她用生命给我们每一位*员上了一课,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向“时代楷模”黄文秀致敬。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昨晚我看了CCTV中央一频道,有白岩松等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感动*”现场直播。我看着感动着,也在一旁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着。“瞬间的颁奖,却拢聚了一个人的半生时光来兑现此时的亮点”.每一个人的故事画面都有辛酸,每一段辛苦的情节背后都有眼泪,在电视机前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的家人。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要想做自己想做的更是不易。“千辛万苦的是人生,简简单单的是岁月,**淡淡的是生活,时光磨砺的是性情”.“一个人只要不在生活的磨难中屈服,只要不被命运的捉弄压垮,只要不被恶患的疾病哀苦,只要不被外来的灾难低头”,那就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更加值得我们爱戴赞美的。

  一个人物有一个人物的*凡事迹,一个人的脚步有一个人的操守时光。这些感动*的人,彰显了*人的梦想和韧劲,显示了我们*人的励志精神和坚持态度。这些感动*的人,“熬老了人生,却也年轻了自己的生命”.一位九十八岁的河南老人还一直用余晖给病人散热;一位为了给孩子上学挣取费用,不惜身体患癌的病痛妈妈;一个为了下水救人,瞬间改变一生悲惨命运的品德高尚之人;为了梦想一年一季的在田野里研发,开采的现代农民;还有为了大山的孩子,为了家乡脱离贫困,情愿放弃在都市发展的爱心老师……那些感动*,感动着世界的善良人们,她们温暖着*,也温暖着我的心。

  看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解读着颁奖词,句句感人,声声沁心。夜深了,我好长时间不能安然入眠,脑子一直在想!如果*人都有那么一份爱心,都伸出温暖的手助人,都为家乡、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做点自己该做的,那么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会更加和谐*安。“现在时光熬老了我的容颜,岁月夺走了我的青春,可今天的我还有一缕余温,还有满满的热情,那我就不能在家闲置”.我要用我的微薄去关住我该关注的,去帮助我该帮助的亲人和朋友……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4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时代一直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7

  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历程600余公里,成功转移和救出被困群众2665人。一个个数字如陈陆迎战洪水时激起的朵朵浪花,折射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形象风采。

  面对浊浪滚滚的洪水,是进是退;本已疲惫不堪的身躯,是战是休;回望群众的殷殷期盼,是留是走……陈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陈陆快速反应,连续作战,36岁的年轻生命被永远定格在抗洪抢险途中。

  陈陆短暂而闪耀的人生,为我们标定了前行的`坐标,点亮了奋进的灯塔,树起了光辉的榜样。向英雄学习、向先进看齐,就是学习陈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竭诚为民的崇高品质、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投入到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崇高事业中。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对防汛救灾各项工作高度关注,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庐江防汛救灾中,陈陆积极响应*号召,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哪怕已经连续奋战了96小时,哪怕被洪水浸泡得全身浮肿,他依然初心如磐,自觉扛起如山重任,向着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逆水而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履行使命、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将火红的*和鲜艳的队旗牢牢插在抗洪阵地上。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赴汤蹈火、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陈陆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500余次,曾奋战两昼夜抗击特大冰冻雨雪灾害,也曾千里驰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在此次防汛救灾中,他多次请缨打头阵、当先锋,执行生前最后一次任务中,主动要求上首艇,为后面的救援队伍开路。作为教导员,他有着清晰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有他参与的任务都是急难险重,但他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他的感染下,指战员个个勇敢、人人争先,始终冲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在他牺牲后,他那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广大消防指战员在防汛一线再立新功。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牢记宗旨、竭诚为民的真挚情怀。面对被洪水围困的群众,陈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不顾个人安危和身体疲劳,义无反顾带领指战员营救转移灾区群众。作为基层大队主官,他带领大队不断提高消防执法水*,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服务,坚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筹建乡镇消防救援站,为沿街商业门面、弱势群体居住场所等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千方百计为贫困户拓展销路……他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传递党和*的温暖,时时刻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扎根基层、担当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合肥支队纪保科工作仅一年,陈陆便主动提出到基层去,并服从组织安排,到了防火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到任之后,陈陆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基层指战员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以自身的过硬作风感染带动部属,带出了过硬的班子和队伍。改制后,陈陆本可转业,但他说自己喜欢基层,热爱消防事业,而且群众家门口的消防站还未建设完成,便毅然选择留下,继续在火热的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陈陆坚守岗位,寸步不离。自己的手术一推再推,家人的团聚一盼再盼,陈陆却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与基层指战员肩并肩、同作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陈陆的一生已在人民心中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我们扎扎实实干事业、兢兢业业作奉献,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次救援、每一次值守中体现责任担当,在*凡的岗位上谱写“应急人”的奉献之歌,将个体生命融入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大局,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8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

  一年一期的《感动*》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四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四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转动千年,爱国也便沉淀为一种文化。爱国文化的醇香越来越浓,我不禁陶醉其中。

  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当大漠的风将他的手雕刻得龟裂,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候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于是我知道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凌云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他成了民族魂。岳飞的爱国之声回响在大地山河间,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水土汗青”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浩然有爱国之气。纵然忽必烈亲自出马,他仍正气凛然。他以死实践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定执着的爱国心。于是我明白了爱国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同国家同生死,共患难。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

  于是我领悟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1

  五千年的悠悠黄土地上,孕育着这个古老的国家。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们都站起来吧!带领着我们悠久的国度,跨越新世纪的门槛。

  我以身为一个*人为荣。我有优秀的聪明血统,我有正宗的*气质,我的将毫不犹豫地告诉所有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我的国家有宽阔海量的长江,我的国家有波涛汹涌的黄河,我的国家有世界之颠——珠穆朗玛,我的国家有巍峨壮观的山川。

  朋友们,跟我一样,以身为一个*人而骄傲吧!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我们有迈步向前的巨大勇气,我们有艰辛战斗的创造史,我们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有向别人学习的精神。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崇尚他人的先进,但不能抿灭对自己的信心。

  五千多年了,风风雨雨,历尽沧桑。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这么辉煌的成就,就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荣了。现在,我们乘着社会主义的风帆,迎接世纪的挑战。作为一个*人难道不应该为祖国出一份力吗?崇洋媚外、危害祖国是没有远见的人的想法,也是最可恶,最令人发指的做法。天地昏昏,日月星辰,共同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祖国是绝对值得我们热爱,值得我们贡献出一颗赤子之心的。

  沧海桑田,事物终究会变,但是对自己的祖国热爱与真诚的心是不会变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都不依靠,那他还能有什么成就呢?他的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突然想到一首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现在很难再听到了。这是不是证明,很多人已把自己身为*人的身份给遗忘了,还是说认为我们的国家落后而不敢承认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样我们才会进步,这样,才不枉费为身上淌着*血的*人。

  让我们拥护我们的祖国吧!“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2

  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国工匠。

  ——题记

  他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身上和他的家庭都散发着天空的味道。他们全家都是光荣的,都是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在航空集团工作,可以说他也不例外,他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说实话,他的工作我连知道都不知道竟还会有那么危险的工作————在导弹筒里雕刻火药。只要自己不小心触碰到火药,就会引发爆炸。他的雕刻可以精确到0.02毫米,那么那么的小,但是功劳却是无限大的。如果,要是发生了火灾,想要跑都跑不及。他有一个同事,是因为雕刻时没注意,不小心触碰到了其他的火药,引发了爆炸,把自己的青春丧失在这车间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跟他一起在这里工作的同事都调到别的岗位了,只有他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人问他,这么久为什么不调到别的岗位,他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啊”。

  他们把生命交给这整形刀,可这整形刀却不尽人意。28年的锻造,是它的青春在这车间里度过,一直趴在那陪伴他很久的长长的导弹筒里,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如果,我们现在坐在这么舒服的教室里,直起身板都感到累的话,那他们呢,他们不就更累了吗?他们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么多年,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那我们不就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吗?他们的坚持告诉我们,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我们还是学生,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学习学好,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大后,我们要像他那样,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要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国多良材!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3

  今天观看感动*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报道自己深受体会,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老英豪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据守初心、不改本性,业绩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当地,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素朴实、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阔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典范。要活跃宏扬贡献精神,凝集起众志成城斗争新时代的强壮力气。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砥砺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代代*人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黄文秀一个甘于奉献的优秀*员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她那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奋斗在脱贫一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党同志要深刻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和伟大事迹,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黄文秀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用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凡的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不忘初心,黄文秀用奋斗锻造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用真情践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用毕生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5

  “我志愿加入**,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短短十二句,却句句千钧情,区区八十字,却字字万般意,每一名**人,都要用一身去诠释,坚守初心,永担使命,为*奋斗终身。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初心即为**建党之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是带领*人民实现富裕的伟大使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甚至于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无怨无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优秀*员黄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践行了党的誓词,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她那种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赤子初心,在新时代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她是9000多万党员的榜样,她是时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员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她用生命书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唱响于祖国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黄文秀同志从踏上广西乐业县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她不等不靠,践行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她用脚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动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间,村里做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个蓄水池,发展起砂糖橘、油茶树、八角、水稻等特色产业,有88户418人顺利实现脱贫。群众脱贫致富了,但是雷厉风行的黄文秀同志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的为民情怀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作出了榜样,功名不过尘与土,唯有孜孜不倦、践行初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方可无怨无悔,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我们*人就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赤子之心,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负重、坚韧不拔,倾情投入、甘于奉献,多用脚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联系百姓群众,主动到基层、进村组、入农家、话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提民心,把在*下的铮铮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中,用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一名*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她身上的榜样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她一样,书写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青春之歌。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2)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1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这是2021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给予朱彦夫的颁奖词。

  “父亲在我眼中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勇士,他一辈子就像一个军人一样。在战场上打仗就豁上命去打,当村支书就豁上命去干,写书的时候就豁上命去写。”朱彦夫的女儿这样形容他。

  朱彦夫的事迹并不是第一次进入《感动中国》的.视线。“在朱彦夫老人身上,几乎具备了中华民族全部的美德。在每一个阶段,他都是一种传奇,可以说早就应该登上感动中国舞台了。”《感动中国》制片人告诉记者,虽然栏目组在很早以前就把朱彦夫列入了候选名单,然而《感动中国》毕竟是一个年度的节目,很多时候要有年度新闻性的考量。“但今年《长津湖》的上映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也就借这个契机把老人推上了这个舞台。”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说到苏炳添的田径生涯,可谓是“开挂”一般:2007年进入广东省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他以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他以9秒99获得男子百米第三名,成为首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选手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更是以9秒83的成绩晋级决赛,尽管最终由于体力消耗过大与抢跑选手的影响未能夺得奖牌,但这已然足够。在当时100米赛道长期由欧美国家垄断的背景下,能够进入决赛已然难得可贵,更别说苏炳添还跑入了10秒大关,这打破了亚洲纪录,创造了历史性的时刻,为我国未来短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苏炳添的卓越成就,与他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他与博尔特的多次竞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首次与博尔特交手。在巨大的实力悬殊下,苏炳添最终以0.41秒的差距败给了博尔特,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努力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积极为下一次比赛做准备。就这样,经过了三年的准备,苏炳添终于完成蜕变。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又一次遇到了博尔特。在国人期盼的目光中,他以极快的速度起跑,并在前80米一度带乱博尔特,只可惜敌不过博尓特的中后程加速。最终博尔特险胜,拿下冠军,但苏炳添也同样以第四名的成绩晋级,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成绩与博尔特的差距缩小到了0.3秒,这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万事皆有可能,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苏炳添身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优点:他很自律,据教练与亲人回忆,他对于布置的任务,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家庭聚餐时,他也从不喝酒,吃猪肉,严格遵守国家的饮食要求;他也很谦虚,即使拿到了全国冠军,苏炳添也不曾有丝毫的骄傲自满,一有机会,还是一如既往地回家看望亲人及启蒙教练,汇报一些日常的训练情况。同时,作为一名体育生,他的文化科目成绩却十分优异,虽然因训练会落下一些课程,却总是及时补上;他也能同他人和睦相处,他与张培萌协手共进,互相帮助,拿下了亚运会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用一句话总结苏炳添的真实写照:不论在路上走得多远,始终不忘记当初为何上路。

  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与时间和命运赛跑,一次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能拿到奖牌,又有何妨?致敬“中国速度”,也致敬每一位为了国家荣耀而拼搏的英雄!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中国》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中国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中国》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中国》就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中国》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中国”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中国》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4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费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像杨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实验室的,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弃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果实。

  志向坚定固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无异于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目标,人生才会转向真正的成功。杨振宁放弃物理实验研究转向理论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选择是他的人生与事业的华丽转身。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

  3月3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中国》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中国》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6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7

  樊锦诗先生围绕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结合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一代代莫高窟人为传承弘扬敦煌艺术瑰宝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时还与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生动,让广大领导干部对于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敦煌市领导干部学习先进榜样、普及敦煌文化知识的热情。梁建明等领导在敦煌市分会场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

  据了解,樊锦诗先生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荣获100位新*成立以来感动*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文物保护领域终身成就奖、薪火相传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同时,还在前不久获得了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樊锦诗一直很忙,从北京到香港、从厦门到巴黎……但她心里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她说。“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无比广阔,内容无限丰富。越研究越觉得,老祖宗留下来了世界上独有的、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樊锦诗说。是吸引,更是责任。这座千年石窟曾历经磨难,成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白手起家、投身沙海,为保护敦煌倾尽一生心血。“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敦煌,他们就是精神符号。东西坏了还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没有了。‘莫高精神’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樊锦诗说。

  如今,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大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却仍有年轻人不断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敦煌,甘愿奉献。他们说,“莫高精神”已经成为文物以外的“第二宝藏”。“干了一辈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儿”樊锦诗充满感情地说。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8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9

  今天下午的第二三节课我们观看了感动*。

  *第一个人造卫星是孙家栋设计的。

  有一次,某栋楼着火了,王锋他为了救四十多位人的生命,自己冲进火海中救了四十多人,本来自己能活下来,却因为自己冲进去救人自己去世了。

  下一个是支月英,她是一个小学教师,她爱她的学生胜过她的女儿,甚至她的女儿说过她的妈妈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妈妈。她村里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傻子,她说:“我是一个傻子,山里头需要我这个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飞,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们一开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为了修一条水渠从他的工资里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最后他把这条水渠修好了,

  然后就是张超。他是一名飞行员,在他第一次上舰的时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问团长:“团长我还能不能上舰。”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也要帮助别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勇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

  感动是美好的,是幸福的。感动源于感激,感激那些为我们美好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人,感激他们的无私、感激他们的坚守。因为感动,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幸福。

  近日,在《感动*2020年度人颁奖盛典》上,一共有11位候选人被评为“感动*2020年度人物”。他们中有独守孤岛的王继才,有为了我国科学发展隐姓埋名20年的程开甲,有因排雷失去双眼和双臂的战士杜富国,有为了孩子的梦想留守山村的张玉滚,有见义勇为被歹徒连刺数刀的吕保民……

  他们的事迹都让我感动不已,他们是伟大的,同时他们又是*凡的,他们在*凡中成就了伟大,坚持做了别人坚持不了的事情。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会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我们感动的点事什么,慢慢的我发现,我们之所会被感动,是源于勇气、担当、临危不惧的精神。我们感动于王继才不怕寂寞对孤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们感动于程开甲不求功名、一心为国隐姓埋名搞科研的精神,我们感动于^

  因为他们让我们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哪怕在和*年代在我们看不的地方,也充满着硝烟,感谢他们对和*的守护。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1

  何玥,十二岁,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女孩。在汶川大地震期间,何玥不仅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还劝服父母各自捐了一个月的工资。可即便这样,上天仍是让他受尽了病痛的折磨,让正值花样年华的她换上了脑瘤。可命运多舛的她却如天使般善良,在她得知自己的时日不多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做出了一个令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洗后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在人死后还要在身上动刀子,拿走属于自己的器官,不吉利,是对死者的冒犯。可是天使般的她却不怕,在弥留之际还想着帮助他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天使,带着微笑和散发着光辉的光环,挥动他纯洁的翅膀飞翔。

  她捐赠的器官救助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肝癌患者。其中的一名患者家属特地从藏族赶来为他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从此两家人变成一家人。

  她的爸爸在感动*的现场演讲,他不能哭,因为他的女儿何玥在面对病魔时都没有哭,所以他也没有哭。我觉得他好坚强,好坚强,令我自愧不如。他用他的行为感动了他的父母,感动了我们。

  就如感动*组委会给他颁奖词中所说:“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你生命最后的闪光照亮整个世界,也照亮了生活。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2

  这个礼拜五,老师给我们观看了《感动*》,当我看完第一位感动*人物钱伟长时,心里就涌出来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眼睛里不时闪出感动的泪花。我真的很敬佩他,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走进他。

  钱伟长,被*称为三钱之一。是*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在钱伟长老人的一生中有选择也有放弃,为了科技强国的梦想,他弃文从理,为了报效祖国,钱老也曾经放弃过美国八万美金的高薪工作。就是在这样重要的选择和人生关口,也诠释了这位老人一生的爱国情怀。钱伟长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祖国而活,为人民而活。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是这么一位老人,他所做的是多么伟大的事件哪!

  然而我以为真正的感动在于人人心中都有爱。有一颗真实的心。我们因为爱国,所以我愿意为任何人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儿什么!我觉得感动让人坚强,只要有感动,我们就会有着这种向前走的勇气。加油吧,我相信*一定会努力,我们也会努力,人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3

  湖南省衡山县贺家乡贺家山村村主任助理兼团支部*秦玥飞在以“新生代海归如何进行实践创新”为主题的论坛上呼吁,多关注农村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他说,“农村是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并不好做,是因为没法跟农民打交道。”

  秦玥飞是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归后到农村做村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给国家最基层的、最普通的*人做一些事情。谈到大学生村官,他说:“*一共有60万行政村,有22万大学生村官覆盖*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国家最希望大学生村官创业,可以让一群人入社,成为股东,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发现农村的资源,把农村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做一些产业帮助农民致富。”

  大学生村官创业在融资、产品销路、品牌建立上都有很多困难,他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什么是大众,城市里面只有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创业者还是在农村。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4

  俗语说,“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线路学习看榜样,党的干部看彦夫!朱彦夫同志是时代英雄,当代楷模。朱彦夫同志18岁时作战受伤,在烽火中失往了四肢和一只眼睛,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他就成了英雄,成了可以躺在战功簿上享受以后光荣生活的普通一位兵士了!但他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在他24岁时任村支书,领导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将其本来可以停止的人生延长到极限与无穷。虽然他的身躯是残缺的,但他却成了完善的灵魂播火者,固然他的四肢其实不健全,但他是健全的心灵引导者。

  朱彦夫同志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精神坐标,也是我们基层普通党员的一面旗帜,更是村中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是子女心中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是我们每个寻求*的教育工作者精神高地的坚守者。我们所有的基层党支部*或村长干部,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更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每名教师,都可以从身旁往找到含有朱彦夫同志精神的典型、榜样,我们每个教研员,都可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可以从身旁小事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情。

  听着他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看着他那残废的身体,我被极大地震动着;想着他的精神境地,我布满了感慨与惭愧;想象着他给他人带来的人格鼓舞与帮助,我暗自检讨着自己的工作,思考着自己的差距。

  1、他本是个普通人,如何成了钢铁战士?

  为何伤痛和残疾并没有磨灭他钢铁般的意志,反而激起了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无穷气力?由于它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与克服困难的韧性。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看来,朱彦夫同志是经历了人生巨大的风雨与磨难,才在其人生的天空中显现了美丽的彩虹与云霞!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自己则缺少坚定的意志,略微有一点困苦就轻易灰心丧气,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常常就令我感冒难耐,昏昏沉沉,工作效力低下,难以有鲜明的成效。

  2、他成了众人眼中的神,如何接近普通的民众?

  朱彦夫同志领导群众们脱贫致富,功绩卓著。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精神建立了一座丰碑;作为一位残疾人,却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自然是我们普通

  群众、普通党员心目中的神。可为何能够不脱离群众呢?为何没有出现“离亲叛众”的现象,也没有“众叛亲离”呢?由于他俯下身子当群众,眼中有民生的疾苦,心中有乡亲们!我们为何本身就是普通人,就是一位普通教师,为什么却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式?为什么不能接近一线教师与学生?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到学校往,深进课堂,接触学生,才能将学习落实到实处。

  3、传承精神因子,成绩出色人生。

  近期的群众线路系列学习,是本人入党以来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使我对党的熟悉有了有一次全面而具体的熟悉洗礼,是本人进步熟悉,进步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攸关本人的专业发展提升,是另外一种情势的专业技能鋳炼。反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更是非常的汗颜与惭愧!只有勇于传承朱彦夫等人的伟大精神因子,在我们*凡的工作岗位上成绩出色的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5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3)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

  用爱的`捆带将患上“老人痴呆症”母亲与自己绑在了一起。每天,陈斌强,都会和母亲骑上小车,从充满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陈斌强教书育人的中学。母亲的“痴呆症”愈来愈严重,就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陈斌强为了母亲有时会沾上一点气味,但他的学生们却并不排斥——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寸晖······”这些在每个人的心里恐怕已经再熟悉不过,可这些来自古代的真情告诫,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宝贝”肆孽的年代,却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负荷运行”。

  但在《感动*十大人物》中,却展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教师陈斌强感人至深的守护母亲的故事,在亿万的“宝贝”面前重新诠释了 “孝”, “孝”代表的不单单是一个字眼,而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注满了崇高之美,为所有人注入了春风般温暖。

  陈斌强那将自己与母亲再一次紧紧捆在一起的爱的捆带,也许在未来久远的日子里会尘封,但尽管捆带不会永存,它记录的一点一滴的子孝与母爱却会永存,却会把孝传满整个华夏,传满整个世界!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父母的爱已脉脉汇入了我们的血脉,但我们却不一定会察觉出,但父母为我们而付出,为我们而忙碌,为我们而辛劳,就算是再疲惫,也不要忘记——感恩孝奉!其实,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为,为父母付出,是我们理所应当的!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4)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菁选1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

  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贵有贱,有贫有富,人虽不同,而他们的事迹却都使人感动,令人动容。我想,他们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先人后己的品质。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国的需要便毫不犹豫的奉献了自己,他的毫不犹豫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试想,若是接下了这个工作,不仅要从零开始研究,在高度危险且极其简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隐姓埋名,远离妻儿甚至连实情也不能告诉他们,多年不得一见,只能将牵挂与思念藏在心底,在简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们。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困难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胁或许并不算什么,而亲情的隔离和疏远才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面对这诸多的困难与牺牲,他却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担,可见祖国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献对于他来说可不仅仅是嘴上的空话,他是用生命去落实,弹指一挥间,便是几十载春秋。这才是真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更有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立娜二老,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们却自愿放弃在北京的优越生活,到穷乡僻壤之处做乡村教师,要知道他们早已年过半百,身体衰弱。但他们做出的决定却是许多年富力强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们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孙丽娜也不至于患上眼疾,他们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会永远被人民记住,被抬举很高、很高。

  除去这三位,其余人也都是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当代中国之楷模。

  我想,他们的奉献之所以能让中国为之感动,或许便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尔虞我诈,奉献已成为一种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这些奉献精神不需要在电视上宣传,而是这种现象出现在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人心中,让中国时时刻刻都被感动。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2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朵鲜花,你是否点缀了美丽的大地。

  这周,学校组织了各班级观看《感动中国》这档节目,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以他们自己的事迹闻名全国的人物,让同学们能够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我感觉我在观看后受益匪浅,也许只是几种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却已影响了我的人生,震撼了我的灵魂。其中有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殿堂级别的艺术作品,例如《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和《团结就是力量》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但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作曲者是位怎样令人敬佩的人物。1950年,20岁的他加入了中国西南青年文工团,1953年加入党和中国人民*军。

  成为一名文艺兵后的他,经常在部队基层中出入不穷,只为慰问广大的官兵,与他们畅谈理想与心事,尽其所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他也从中寻找创作素材,于是他许多优秀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军旅生活。此后的他仍然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并成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文学家和话剧编剧等。有一次,他为完成《江姐》这部歌剧,亲自来到重庆渣縡洞体验生活,为了激发创作灵感,他还将自己的双手戴上手铐,双脚戴上镣铐,坐上老虎凳。最后他又创作了许多佳作。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位热衷于工作并勤奋耐苦的人。

  他,就是——闫肃。

  《感动中国》给予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弘歌感人肠——闫肃。

  2016年2月12日,一颗“巨星”陨落了,闫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闫老的夫人所说,闫老重病昏迷在医院时,只有当耳边响起他的作品时,他才会有片刻清醒的意识。但是最终他还是没能摆脱病魔的魔爪,就这样一睡不醒。闫老虽然离开了我们,肉体消磨在万丈泥土下,但是他的高尚的灵魂和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歌将千古流传,唱响在神州大地。闫老,一路走好!

  不仅是闫肃,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无时无刻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再比如为祖国科研事业不懈努力和奉献的科学家屠呦呦;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四处奔波筹款最终桃李满天下的校长爸爸莫振高;为了让一千多个家庭团聚不惜三千多个日夜奔忙让宝贝回家的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人的一生很长,即使你忙着欣赏一路上的风景,也请你别忘了留下你的痕迹、你的美丽。只要有心,只要努力,感动中国的也可以是你我他,不求荣誉和回报,但求世界因你我更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3

  今天,我们在这里,观看了2016年的感动中国,这场长达120多分钟的视频让我很感动,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山区中为孩子们默默奉献而从不所求的这样一对山区夫妇,他们对优越的生活选择放弃,而走向了科技落后的山区生活。

  曾经有这样一对夫妻,朱敏才曾是一位外交官,英语非常好。本来可以住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山区的艰苦生活。这个山区小学有100多个孩子,代课老师却只有一人,他们的到来无疑是给山区孩子增加了兴趣,在*常的日子里,他们学不到英语,那么课外知识就更别说了,但自从他们来后生活就和以前大大不同。由于每天这样过度操劳和长期吃不上营养的蔬菜的原因,自己却落得了风湿病,没动一下条件虽然苦,但他们是快乐的。可好景不长,又一次他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这里。过了许久才脱离了危险期,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有让人激动的消息呀!他的心愿是在贵州山区当上一名英语教师,在这一刻,他的愿望果然实现了,而且非常光荣出色的完成了,难道他们得奖项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终于在2015年晚在央视播出了,昨天晚上,我特地抽观看了颁奖典礼,观看过程中,*凡的人们在不同*凡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人民。’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4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共看了两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没有双臂的男孩儿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刘伟,他正是因为电线杆倒塌压断了他的双臂,让他只能用脚吃饭,用脚写字,还能用脚刷牙,洗脸……他并没有抱怨老天给他带来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学习,挑战任何困难的事情。

  刘伟长大以后,母亲让他学习游泳,刘伟没有不答应,只是严谨认真地去学。几年后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赛之后,刘伟的病又复发了。之后便到医院去检查,检查后得知暂时不能做剧烈运动。刘伟并没有放弃,只是开始练钢琴。刚开始时,他的脚大拇指按不下按键,每次一按就是两个按键。后来,他把大拇指侧着练,虽然练的挺好的,但是脚上总是起泡,这使刘伟十分痛苦。终于,两三个星期过去了,刘伟会弹奏小曲子了。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我觉得它在告诉我们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努力克服,不能当缩头乌龟。而且要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战胜困难。我认为大家应该以刘伟为榜样!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5

  感动中国,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感动中国,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中国的夜晚有多少人为荧幕中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所流泪。感动中国,我们的身边又有谁跟他们一样在默默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也许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文明。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6

  14年来,《感动*》也秉承公开、公正的媒体精神,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20xx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郭川航海意义何在?当这位50岁的青岛汉子带领着国际团队穿越北冰洋、冲过终点之后,很多人对他这种自讨苦战的疯狂举动表示不解。

  同样的问题可以提向所有的职业体育项目:博尔特为什么要跑步?梅西为什么要踢足球?费德勒为什么要打网球?梅威瑟为什么要搞拳击?……他们意义何在?

  对于这些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我们从对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个人都是性质独特的个体,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对太空的兴趣却不如对大海那样炽烈。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对到手的副局干部待遇没有兴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让他一见如故,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他说自己就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他想换个活法,航海把他从城市琐碎乏味生活的牢笼中*出来。只有到了海上,他才感觉到自由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海。国内没有航海环境,他就远赴法国学习,全是自费,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

  航海,是郭川的爱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中生活一样,也如你我*凡人选择的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生活一样。

  郭川航海是为追求战胜自我的极限体验。他的帆船为创造纪录而设计,不是为了享受,没有任何奢侈品,甚至连马桶都没有。这次北极航行,他吃的是脱水压缩食品,喝的是淡化过的海水,13天内一直和衣而睡,没换过内衣。他追求的不是衣食住行的舒适,而是一种极致的感觉。在这次创纪录北极航行冲刺结束后,他沉浸在巴库斯似的兴奋中:“我感觉很自豪,此刻的我完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享受的时刻,只是具体内容不一样。有人会为加薪晋级、买房买车而高兴,我为创造这样一个世界纪录而高兴。大家只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但高兴的感觉是一样的。”

  郭川说,他一直想要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这次做到了。因此,他首先是为自己航海,为了实现自我而航海。

  如果郭川生在欧美,他或许就是个*凡的航海者。但在*,时代的变化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北京奥运会把青岛选为帆船比赛地点,让郭川这个青岛人深入接触到了竞赛帆船。*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帆船赛事进入*,郭川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国际赛事的*元素。发达的理性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十年之内他成为帆船竞技的高手,成为一个品牌,组建了专业团队,拥有了市场。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他选择了帆船,时代选择了他。他成为*帆船的领军人物。

  于是郭川就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航海。他的航海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作为一个职业极限航海家,他担负着更多责任。他要为家庭、为团队、为支持者、为赞助商、为自己的市场品牌、甚至要为*帆船界去航海。他必须要去拼搏,做到最好,正如博尔特、费德勒、梅西和梅威瑟这些职业体育选手一样。

  现在郭川每次航海都是一个市场项目,由自己的团队经营。为了他能顺利下海穿越北极,团队总经理刘玲玲奔波在世界各地,为他寻找船员,寻求合作伙伴。团队技术经理法国人哈尔贝最后累得卧病在床。这些职业人士拼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消费经济时代,不少人欣赏郭川,因此成为他的支持者。这次穿越北极起航之前,有人暗中给他账号里汇去二十万元人民币,有人万里迢迢从国内赶到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为郭川壮行。因此,郭川航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团队和合作伙伴、支持者和*帆船界的.成功。大家都与有荣焉。

  我们为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和郭川喝彩,是因为我们在他们那里找到了认同感。这就是意义所在。

  郭川说过,他航海就像博尔特跑百米每一步都力求精确一样,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因为他有时要在游走在生命攸关的极限边缘,容不得任何闪失。极限航海是他的工作,就像体育和探险,都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挑战,看似“自讨苦战”,实际是人类自我砥砺、自我改善的方式。每次极限的突破,每次世界纪录的创立,都值得我们为之兴奋。这也是意义所在。

  法国航海权威克里斯蒂安·杜马尔称赞郭川是世界航海界的“先行者”,“意志强大,思维理性”,“坚定地追随自己的想法”。郭川是个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愿意付出一切努力的人。这是他个人精神的实质所在。

  郭川曾说:“我的事迹或许无法拷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贝。”他的这种精神,也是他航海的意义。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7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15时54分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自1992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载人航天事业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数次在浩瀚苍穹写下精彩纷呈、振奋人心的*故事。

  *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力*梦。筑梦太空,离不开*同志对一代又一代广大航天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切期盼。

  筑梦太空,离不开*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靠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靠的就是各部门、各地区、各学科的协成作战。从神舟一号的一飞冲天到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自主交会对接……*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所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神舟载梦,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梦。*载人航天事业的29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29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29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29年。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实现*梦、强国梦、航天梦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我们既是伟大航天事业发展征程的观察员,也必将成为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天(3月3日)播出,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感动*》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告诉我们,*航天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斐然,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荣誉献给*航天人,实至名归。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8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感动你我,感动*,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有那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身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9

  春天,是一个收获感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收获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感动*》,这个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大家的"*人,他们中间有些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的依然生活在贫苦的日子里。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已经年迈的老爷爷,家里十分的贫穷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看报纸,寻找那些需要捐助的贫困孩子。每天吃的都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食物,看到这里我哭了,心里想:老爷爷真可怜。他现在虽然不能动了,但是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的上学。

  我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每天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我要认真学习,心存感激,伴我一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0

  感动*,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感动*,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的夜晚有多少人为荧幕中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所流泪。感动*,我们的身边又有谁跟他们一样在默默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也许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文明。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1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朵鲜花,你是否点缀了美丽的大地。

  这周,学校组织了各班级观看《感动*》这档节目,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以他们自己的事迹闻名全国的人物,让同学们能够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我感觉我在观看后受益匪浅,也许只是几种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却已影响了我的人生,震撼了我的灵魂。其中有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殿堂级别的艺术作品,例如《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和《团结就是力量》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但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作曲者是位怎样令人敬佩的人物。1950年,20岁的他加入了*西南青年文工团,1953年加入党和*人民*。

  成为一名文艺兵后的他,经常在部队基层中出入不穷,只为慰问广大的官兵,与他们畅谈理想与心事,尽其所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他也从中寻找创作素材,于是他许多优秀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军旅生活。此后的他仍然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并成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文学家和话剧编剧等。有一次,他为完成《江姐》这部歌剧,亲自来到重庆渣縡洞体验生活,为了激发创作灵感,他还将自己的双手戴上手铐,双脚戴上镣铐,坐上老虎凳。最后他又创作了许多佳作。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位热衷于工作并勤奋耐苦的人。

  他,就是——闫肃。

  《感动*》给予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弘歌感人肠——闫肃。

  2016年2月12日,一颗“巨星”陨落了,闫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闫老的夫人所说,闫老重病昏迷在医院时,只有当耳边响起他的作品时,他才会有片刻清醒的意识。但是最终他还是没能摆脱病魔的魔爪,就这样一睡不醒。闫老虽然离开了我们,肉体消磨在万丈泥土下,但是他的高尚的灵魂和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歌将千古流传,唱响在神州大地。闫老,一路走好!

  不仅是闫肃,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无时无刻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再比如为祖国科研事业不懈努力和奉献的科学家屠呦呦;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四处奔波筹款最终桃李满天下的校长爸爸莫振高;为了让一千多个家庭团聚不惜三千多个日夜奔忙让宝贝回家的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人的一生很长,即使你忙着欣赏一路上的风景,也请你别忘了留下你的痕迹、你的美丽。只要有心,只要努力,感动*的也可以是你我他,不求荣誉和回报,但求世界因你我更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2

  何玥,十二岁,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女孩。在汶川大地震期间,何玥不仅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还劝服父母各自捐了一个月的工资。可即便这样,上天仍是让他受尽了病痛的折磨,让正值花样年华的她换上了脑瘤。可命运多舛的她却如天使般善良,在她得知自己的时日不多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做出了一个令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洗后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在人死后还要在身上动刀子,拿走属于自己的器官,不吉利,是对死者的冒犯。可是天使般的她却不怕,在弥留之际还想着帮助他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天使,带着微笑和散发着光辉的光环,挥动他纯洁的翅膀飞翔。

  她捐赠的器官救助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肝癌患者。其中的一名患者家属特地从藏族赶来为他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从此两家人变成一家人。

  她的爸爸在感动*的现场演讲,他不能哭,因为他的女儿何玥在面对病魔时都没有哭,所以他也没有哭。我觉得他好坚强,好坚强,令我自愧不如。他用他的行为感动了他的父母,感动了我们。

  就如感动*组委会给他颁奖词中所说:“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你生命最后的闪光照亮整个世界,也照亮了生活。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3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共看了两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没有双臂的男孩儿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刘伟,他正是因为电线杆倒塌压断了他的双臂,让他只能用脚吃饭,用脚写字,还能用脚刷牙,洗脸……他并没有抱怨老天给他带来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学习,挑战任何困难的事情。

  刘伟长大以后,母亲让他学习游泳,刘伟没有不答应,只是严谨认真地去学。几年后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赛之后,刘伟的病又复发了。之后便到医院去检查,检查后得知暂时不能做剧烈运动。刘伟并没有放弃,只是开始练钢琴。刚开始时,他的脚大拇指按不下按键,每次一按就是两个按键。后来,他把大拇指侧着练,虽然练的挺好的,但是脚上总是起泡,这使刘伟十分痛苦。终于,两三个星期过去了,刘伟会弹奏小曲子了。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我觉得它在告诉我们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努力克服,不能当缩头乌龟。而且要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战胜困难。我认为大家应该以刘伟为榜样!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4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动。

  ——题记

  当走在林间,看到一片树叶落地归根,可以感动;当走在乡间,看见母狗用自己的身体来给它的孩子温暖时,也可以感动。感动其实很简单。

  当我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观看着“2010年度感动*颁奖盛典”的时候,当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孙炎明的癌症患者时,我哭了,但是,我也笑了。

  他是一名癌症患者。“癌症”,听着就让人觉得害怕的词语,听着就让人联想到绝望的字眼,可是他却只给了自己一个小时绝望的时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个小时里,没有人了解他在与自己抗争了多长时间,但他给人们的新形象却是比*常更努力、更乐观。他的每一天都更有意义。他用他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了五年。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他看管的犯人上了最震撼的一课。癌症给他带来的痛苦应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头上的那块疤深深地印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不禁落泪。他那种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也深深印烙在我心上,他的笑挥之不去。于是,我忍不住也笑了。

  他并没有做什么荡气回肠的大事,他是一个*凡的人,站在自己*凡的岗位上,*凡地做着自己份内之事。但是,他却以不*凡的毅力,在与不*凡的对手做着不*凡的斗争。

  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为之感动。他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些事情。以前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好想逃避,不愿意努力地打败它,我会怕。但是这次看了孙炎明的事迹后,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懦弱的。连癌症他都有勇气对抗,我为什么不敢对抗那些微不足道的挑战呢?难道每遇到挫折我都要逃避或等着他人来帮我吗?

  不!我不会的,我要像孙炎明一样勇敢乐观地活出个像样的自己,我一定要向他学习,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感动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境界,是不需要华丽包装的灰姑娘,它就在你我身边,只要你用心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发现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发育障碍的特殊孩子,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能快乐成长,家长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压力和生活煎熬。那种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孤独症,后来才知道孤独症国际通用说法叫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找不出准确的发病原因,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有效手段,前景比较暗淡。我的心情随之也黯淡起来。我能给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做点什么呢?于是,写了一首歌。歌写好了给谁呢?这时,吉林通化的刘丛凤来了。她就是一个做孤独症的专门家,为了做孤独症她几乎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是这个地区做孤独症的第一人。也因此我认识了我国做孤独症的第一人——田惠萍。

  田惠萍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曾在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她被公派到德国留学两年。1993年3月创办*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组织—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任所长至今。曾荣获*国际交流学会及*青少年基金会颁发的“展望奖”,曾被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评为“今日英雄”。

  她还是*“心盟”网络组织的发起者,作为全国最早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先驱机构的创办人。

  有报道说:20多年前,当4岁的儿子被确诊患上孤独症时,田惠萍几近崩溃。这种病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直到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凯纳才提出这一概念并确定下来。由于儿子是*第一批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田惠萍也是十分茫然,连她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孩子无法再跟正常人一样去上幼儿园,更不可能达到学龄后去读小学了。“不仅是孩子,作为母亲,我也将跟孤独症长期共处了。”

  1993年,田惠萍从重庆来到北京。当时她只有一个信念,要办一所学校,要把像儿子一样的孩子都收到自己身边。几个月后,*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立。

  她估计,孤独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八到九。而据*残疾人联合会的估算,我国有10万精神残疾儿童,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而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孤独症患者,国内达数百万之多。

  孤独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因此医学上并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通过专业性训练有些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但疾病将伴随绝大多数孤独症患者一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社会服务NGO。由于缺乏政策性支援,很多NGO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压力和技术压力。后者突出表现在怎样提供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优质服务,如何培训教师等方面。

  2005年,在德国米索尔基金会的资助下,通过一系列行业培训活动,由星星雨发起成立了“心盟”孤独症网络。田惠萍说,心盟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源整合、行业建设和权益倡导提高成员的服务能力。目前,其成员近60家,遍布全国各地。两年来,已组织过11次能力建设培训,6次教师培训,组团赴德国访问1次,资助4家机构完成战略规划。

  田惠萍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是患病的儿子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完全有意义的转变,“走向了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现在,田惠萍的孩子每周一到周五在一家*智障专业机构接受训练,“虽然他还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者,但生活得很好。”

  2009年,通化的冬天格外寒冷。田惠萍突然来到了通化。她要为通化市的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孤独症工作者尽心出力。那些天,她和她的伙伴吴良生,冒着风雪,一场一场地报告,一地一地地辅导,匠心独运,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精诚所至,让通化人很感动。

  作为当地孤独症爱心协会的名誉会长我有机会和她有了较多的接触。论起来,她稍稍大我一点,但看起来她更显年轻一些。她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给人十分深刻印象的人,是一个听着十分骇人但一接触就能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有经历能够看轻一切的人,是一个不知天命,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人,是一个啥都想知道、都想尝试的人。它特别的爱说能说。在我主持的座谈会,她自己就能说上几小时。

  那些天,她在通化电台逗留的时间最长,参加通化电台组织的媒体座谈会,做客安琪的《百姓说事》直播间,接受通化电台名牌栏目王燕的《百姓访谈》。我们之间的交谈广泛而有成效。她对通化的文化历史饶有兴趣,她对通化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因而深得通化人的喜爱。

  临别我给她总结了六个“不”,这就是——不辞辛苦、不避风寒、不知疲倦、不耻下问、不辱使命、不畏艰险。

  六个“不”远远概括不了她做人做事的风格、风范,但通化做孤独症的朋友都愿意记住这六个“不”,因为这是田惠萍在通化的一个写照,也是我和田姐友情的一个见证。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5)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观后感 (菁选3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观后感1

  陈陆的抗洪“战役”,是从7月18日开始的。

  那天开始,庐江整个县城内涝,消防救援大队的接警电话几乎响个不停。陈陆一边请求合肥救援支队增援,一边带着队员们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救援现场赶赴另一个救援现场。

  凌晨回来,清晨出发,陈陆每天只和衣而眠三四个小时,就连吃一份盒饭也只匆匆扒拉几口。“等着我过来!”成了每天陈陆辗转在县城和乡镇救援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脸上、手背都被晒得发红蜕皮,陈陆本就带有伤病,再加上长时间泡在水里,他的膝盖乃至全身很快开始浮肿,膝盖疼痛难忍,已经影响正常弯曲和行走。

  就这样一次次,陈陆和队员一起,背着老人,扛举着孩子,把他们送往安全地带。一位70多岁的瘫痪老人被救出后,拉着陈陆的手连声道谢,陈陆只是憨憨地笑,摆摆手,又冲向了下一个“战场”。

  *鲍井新村的孕妇解启霞听说陈陆失联的消息后,禁不住泪流满面。她是陈陆冒着大雨从洪水中转移出来的。她说她始终记得,陈陆有一双特别有力的手和沉稳洪亮的声音。

  从7月18日到他落水的那一刻,陈陆和队员们在抗洪救援一线,连续奋战了96小时,出警411次,解救和疏散群众2665人。这些数字,见证着一名消防英雄在抗洪救援一线践行铮铮誓言和赤诚初心。

  用生命诠释“人民至上”

  陈陆是江苏江都人,父亲是军人,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穿上军装,一直是陈陆的愿望。2001年12月,他如愿参加消防工作,在*消防救援大队为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2008年汶川大地震,陈陆是安徽省第一批去增援的消防队伍中的一员。在震后的汶川救援中,陈陆拖着被毒虫叮咬起泡流脓的伤腿,背着30多公斤重的破拆器材,连续10天在震区搜寻生命。那年,他被评为“合肥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16年6月,*遭受洪灾。陈陆连续奋战35个小时,带队营救和疏散2430人。群众无一伤亡,陈陆自己却当场累到晕倒,经历2个小时的抢救之后才转危为安。那年,*消防救援大队被安徽省*厅记集体三等功。

  陈陆履职的19年里,获得很多荣誉。“优秀*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然而这一次,他的荣誉却让所有人泪目。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同志为烈士;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员”。

  在战友们眼中,陈陆爱笑,“没架子”,热爱工作。

  然而,在家人眼中,陈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结婚后,他几乎每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陪陪妻子和孩子。在陈陆的办公桌上,一个崭新的消防车模型还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陈陆给4岁的儿子特意准备的礼物,是一个消防员父亲一个多月没能回家,想给儿子的道歉和补偿。

  “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苦练本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

  2018年消防部队改制,陈陆选择继续从事消防救援工作。这是他选择留在“火焰蓝”那天的誓词,也是他曾很多次带着新消防员,一遍遍宣读的誓词。战友们说,他用生命践行了这样的誓言,用生命为“人民至上”做出了最赤诚的诠释。

  据了解,入汛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救援超过1万起,营救遇险被困群众近4万人,疏散转移被困群众近11万人。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防汛抗洪一线,依然挺立着众多如陈陆一样的“火焰蓝”身影。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观后感2

  有人记得,安徽省合肥市*消防救援大队党委*、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陈陆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员”。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省优秀*员”称号。7月30日上午9时,陈陆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友、战友、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近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陈陆最后一程。悲痛难抑,唯愿书信能将那些眼泪无法表达的悲痛和思念,静默诉说……

亲爱的兄弟:

  你我从此阴阳相隔两重天,若有愿,梦相托!家里的事儿,你别担心,我们兄弟必定记在心头!

  听到你落水的噩耗,我连夜赶了过来,跟你的战友一起在水面上寻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处的树岔上、电线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顶上看到你冲我挥手。直到24日下午,终于找到你了,却不想,你已离我们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你的离开,也不知该怎么跟你的至亲们开口。

  当我再次走进你的办公室,里面空空荡荡,桌上还有一堆治疗皮肤伤痛的药,你走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正如你的离开,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从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里有化肥、粪便、动物尸体等有害物,有严重腐蚀性,你还一次次蹚着水,接送被困群众,结果自己的膝盖又红又肿,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连湿透的裤子都只能请队友帮忙脱下。当时,他们都不让你再出去了,可是当接到电话听说有人被困,你又咬着牙,冲了出去。

  你说这片水域情况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让别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里拿过游泳比赛的名次,当时又刚往返一趟解救了几位被困村民,对路况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条,需要有人带头,所以当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时,大家虽心疼你的身体,还是让你去了。

  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是永别!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观后感3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那个先到来,生活总是会给人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有这样一个农村家庭,本来幸福的日子被意外所打破了,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家里变得更加困难,母亲也因此疯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没有回来,最小的儿子一人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责任,到哪里上学就把自己的母亲背到哪里,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孝子最终如愿的考上了大学。

  这位千里背娘去上学的孝子叫刘秀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是即使这样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的,然而现实却无情的将这些打破了,刘秀祥的父亲突然离世了,家庭的劳动力丧失了,刘秀祥的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超负荷的工作很快就打垮了她,因为工作的压力和心情郁结,刘秀祥的母亲“疯了”,换而言之就是换了精神病。

  父亲的离世再加上母亲患病无疑是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之后刘秀祥的哥哥姐姐也出去寻找工作,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竟再也没有回过家,年纪最小的刘秀祥不得不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患病的母亲,日子过的非常艰辛,但刘秀祥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机会,依旧认真刻苦的学习,在学习之外,刘秀祥还要去地里挖菜以贴补家用。

  后来刘秀祥考上了县城里的一所重点高中,但是他却放弃了,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钱去支撑自己去上重点高中,最后选择了一所普通高中,到县城上学之后,刘秀祥也把母亲接了过去,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人可以照顾母亲了,上了高中之后,刘秀祥经常去兼职赚钱,经常是学校和工作的地方两头跑,时间一久,刘秀祥终于病倒了,因为生病也影响了高考的发挥,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病好之后的刘秀祥决定不向命运屈服,他决定重新学习去考取大学,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刘秀祥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如愿的考上了山东一所大学,于是刘秀祥就带着母亲一起去了山东,之后学校了解到了刘秀祥的困难,学校就为刘秀祥和他的母亲安排了住的地方,而面对学校捐款刘秀祥拒绝了。

  在拒绝了学校的捐款之后,刘秀祥就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表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绝不会去向他人伸手拿,这样的坚强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学毕业之后刘秀祥并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去当了一名人民教师,他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去教育更多的人,希望那些和他一样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6)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800字 (菁选3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800字1

  一段拍摄于15年前的视频中,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即将进行的颁奖仪式反复排练。他们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逗笑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于是他打开摄像机,留住了这普通又珍贵的片段。在晚会上,正是他俩将奖杯交在了大学教授、篮球明星、集团总裁、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手里。让小孩子为大成就者颁奖,《感动*》开创了颁奖典礼走下神坛、走向百姓的先河。

  感动*主持人 白岩松:很多人特别惊讶的是,感动*这样一个节目居然颁奖,不是领导不是名人,而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一转眼15年前颁奖的这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大学毕业了。

  15年间,不止小朋友脱胎换骨。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今年的《感动*》,多处加入了最先进的虚拟技术。虚实结合,视觉效果更加震撼。然而,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始终未变。

  感动*的总导演何昊:舞台当中的那个丰碑,实际上是一块屏幕,那个屏幕大概有九米高,尤其是那红绸落下来那一刹那,大家印象都很深刻。我们做一个符号,把它保留下来,什么后面都可以变化,但是它永远是没有变化。

  这颗宛如红绸飘动的心,是感动*的符号。它既是舞台上为英雄树立的丰碑,也是当选者手中挥舞的奖杯。15年前,设计者孙伟这样解释自己灵感的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孙伟:在我脑海里,感动,就像陕北的大秧歌,腰鼓,那些黄土中飘舞的彩带,红绸带。用这种绸子在飘的过程中旋转转出心一样,又有一种整体节奏感,又有激越的情绪,这就是我理解的感动。

  15年前老视频 白岩松谈感动

  已经连续主持了15届《感动*》的白岩松说:感动就是一粒种子。记者还找到了一段15年前拍摄的视频,十分生动有趣,一起看一下。

  感动*主持人 白岩松:让每一个人感动的内容都各不相同。比如说可能2002年对我来说就是,那年孩子自己睡了,4岁多,自己睡了。我突然觉得,哎哟,特感动,我一感动有时候会起鸡皮疙瘩。但*常好像人们不太敢用感动这样的词了,觉得挺酸或者怎么着,其实前两天在报纸上看见一个标题,挺像一个问号,它说你有多久没被感动过了。其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心好久没被感动,就像花好久没被浇过水。我觉得挺代表我对感动的理解的。

  感动*主持人 白岩松:ok?朱波,那我先去把饭扔肚子里?

  白岩松打招呼的对象朱波,是第一届感动*的总导演。我们可以看到,白岩松的蓝衬衫、黄领带,和主持那届感动*的装束完全一致,可见视频正是录制于上场前不久。回答完总导演的问题“感动是什么”,他就匆匆赶去吃饭了。

  白岩松连续主持了15届《感动*》,时间也改变了白岩松的脸。从方里带着圆,到逐渐棱角分明。15年后,面对同样的提问,白岩松的答案,和当年的答案居然有相似的地方。

  感动*主持人 白岩松:我今年的开场白特别说的是,如果感动是一粒种子,这15年它长得怎么样了?普通的人给你的那种最大的感动,从来都像细水长流一样,就在你身边流过,也许有的时候,不满意或者愤懑遮住了你的双眼,你以为一切都流失了,不会,我觉得,所以我说感动就是一粒种子,你只要还可以感动,你自己还不错,如果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依然会感动你的人,其实这个时代还在向前走,还有很多正向的能量。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800字2

  一张与焦裕禄家人的合影他珍藏了49年,并把合影作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时时激励自己;为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他不惧不法分子烧房子、扔黑砖,甚至面对歹徒挥舞的斧头也毫不畏惧……

  2月8日晚,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2016“感动*”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吸引了国人的目光。第九个出场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以其半个世纪忠实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感人事迹,让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为之动容。

  阿布列林的感人事迹是本报记者李黎祥率先报道的。2014年,作为负责新闻报道的援疆干部,李黎祥到哈密的第三天,阿布列林便走进了他的视野,当天他就把阿布列林践行焦裕禄精神的事迹写成一篇题为《一个维族老人与焦裕禄家人的故事》的稿件传回报社。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新疆主要纸质媒体、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几乎是一夜之间,阿布列林成了关注度极高的新闻人物

  不久,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邀请阿布列林重返兰考。为配合此次活动,李黎祥根据报社领导的要求,采写了深度报道《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在本报一版头题位置刊发。很快,中央16家主要新闻媒体均派记者到哈密采访、报道阿布列林。之后,阿布列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进步个人、最美基层干部等称号,并入选*好人榜,最高人民法院给他记一等功。

  2015年12月,已经回报社工作的李黎祥应邀重返哈密,对阿布列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写出了长篇通讯《信仰的力量》,全景式展现了阿布列林半个世纪忠实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感人事迹,彰显了阿布列林对信仰的坚定与执着,以及他丰富的情感世界。*据此推举阿布列林为“时代楷模”。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800字3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2月8日,2016年感动*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成都三医院的骨科医生梁益建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听众,现场掌声雷动。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多年来,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让患者得到重生。在患者眼中,他是华佗再世,而在同行眼中,是勇攀医学高峰的勇者。不断探索医学的边界,铸造了同行难以企及的医学高度。

  央视颁奖词评价他: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我就是个小医生”

  “我就是个小医生,治病救人才是头等大事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益建说。这么多优秀的人,这么大的荣誉砸到自己身上,一开始他有点惶恐。

  今年1月中旬,梁益建荣获2016年感动*十大人物的消息从北京传来。“这个奖该给别人啊。”这是梁益建脑海里浮出来的第一个想法。但后来梁益建也想通了,奖项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但是更是一种责任。“这个奖不仅仅是给自己,更是代表医务工作者去领的一个奖。”

  就在昨天,他亲自操刀,为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矫正的手术。手术从早上11点一直到下午4点多,时间达5个小时。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来自河北。正是在网络上得知梁益建的医术精湛,才不远千里来求医。“这是第二次手术,最后再做一次大手术,他的脊柱基本就可以恢复到了理想状态了。”整天围着手术台和患者转,动辄手术要长达10个小时,这个5小时的手术,对于梁益建来说,太正常不过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术,昨天他提前一个小时下班。家里人正在等着他回家,一起看晚上播出的颁奖典礼。

  “我治得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不多,沙哑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统计,2013年至2016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更多的人,正在因为遇到了梁益建,获得重生。

  尽可能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唯一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

  目前,国际公认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有三大禁区,即: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禁区”,意味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

  梁益建对病人有个统计:75%的人是北、上、广等地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外是从网络上查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案后赶来的。

  从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1000例,梁益建成为终结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禁区说”的那个人。“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绍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我一步步地走,边走边总结经验,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坚持下来,回头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

  梁益建创造的脊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在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的。2015年2月,他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上的论文,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7)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晚会观后感 (菁选2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晚会观后感1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时代一直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晚会观后感2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8)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优秀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优秀观后感1

  一缕阳光让你感到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感到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到感动。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花朵,祖国的骄傲!《感动*人物》里的每一个人都让人非常温暖,因为他们做了自己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谁,我会说:胡忠和谢晓君老师。因为他们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写着康定县塔乡一所孤儿院急需老师,胡老师和谢老师了解当地的艰难,就决定留在那教孩子们读书!

  谢老师在音乐学院的一手弹琴,可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而是物理老师,数学老师,生活老师,三年里谢老师尝试了当四种老师,还表示一辈子要呆在这!

  他们可以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们没有怎么做,因为他们很善良,在艰苦都教孩子们,他们,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莲!

  他们都在发扬传统——发扬爱。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极其短暂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人生价值变得以充足!这些事迹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随我的心灵共同成长。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9)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CCTV播出的感动*年度颁奖盛典初春,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虽然像冬天一样寒冷,但它却温暖着每一位*人的心,因为有你——感动*。感动*,感动着每一位*人乃至全世界。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和到位。我被他们*凡需伟大的故事感动了。

  此次当选的感动*人物是:为新*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坚持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宜,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慈善家阿里木,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

  我们为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人物的高尚,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我们用感动考验一个民族的素质!此刻,因为我们是*人,我们为此而骄傲!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5篇)(扩展10)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观后感1

  昨日有幸去到广西艺术学院观看话剧《少年黄大年》。惊叹许多,感触许多。

  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少年意气的黄大年。不论是课堂前与同学们讨论地质问题,还是半夜溜入实验室做实验,这些都是一个少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我想,也许正是他在少年时就有的这种科研精神,才使得他在未来获得了成功。

  还有一处,也是让我十分触动的。是莫大爷讲起他在抗美援朝时的.经历,他刻骨铭心的经历,教导了黄大年等一群少年,也教导了我。我也是这个新时代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说的那样,在风华正茂时努力学习,在未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黄大年与苏小刚在地质勘察时的惊险经历同样让我触目惊心。这么陡峭的山峰,这么湿滑的地面,两个人就这么走着,实在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他们那样拼尽全力的拿回记录本。我想,也许那就是暴风雨中的一道光。他们为地质队,为祖国贡献了许多,就像苏小刚说的一样,他这一辈子值了。这辈子能为人民,为祖国做出点贡献,也不枉来一趟人间了。

  黄大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一步步的朝着梦想前进,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断前进。少年有梦,不应该止于心动,他用努力和汗水将梦想变为现实。

  这,或许就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光的方向!

推荐访问:观后感 感动中国 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菁选1五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